这三笔抵销分录彻底搞清楚了,合并报表等于
对于抵销子公司权益的这几笔抵销分录,如果是子公司第一年成立,相对容易一些,如果是第二、第三年的抵销分录,理解起来可能就有难度了。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河公司成立第二年时,大海公司抵销分录的编制。
仍然沿用上一节的例题
年1月大海公司出资万元,长江公司出资万元,共同成立小河公司。
小河公司注册资本为万元,大海公司和长江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70%和30%,长江公司对小河公司具有重大影响。
年12月31日,小河公司实现净利润30万元,按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分配股利10万元。
小河公司有一套价值50万元的房产,年4月份开始对外出租。
该套房产原值50万元,已计提累计折旧5万元,评估价值85万元,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小河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年度,小河公司实现净利润万元,按照10%比例计提盈余公积,分配股利30万元。
一、年4月份小河公司的账务处理
1、年4月份,小河公司将价值50万元的房产对外出租时的会计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85
借:累计折旧5
贷:固定资产50
贷:其他综合收益40
2、确认递延所得税:
借:其他综合收益1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0
小河公司年12月31日的所有者权益:(单位:万元)
大海公司享有小河公司净资产的份额:*70%=万元
二、大海公司个别报表的账务处理
年12月31日,小河公司分配股利时,大海公司会计分录:
借:应收股利21
贷:投资收益21
三、大海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的抵销分录
1、权益法调整
(1)将上年度,确认的投资收益滚调至本年
借:长投-小河公司14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14
(2)本年度应确认投资收益:
借:长投-小河公司49
贷:投资收益49
这一笔分录的意思是,本年度大海公司按照持股比例应确认投资收益*70%=70万元,小河公司分配股利30万元,大海公司在个别报表已确认投资收益21万元,因此,在合并报表层面应确认投资收益70-21=49万元。
(3)小河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年度增加30万元,合并层面大海公司按照持股比例,长投的账面价值应确认:30*70%=21万元
借:长投-小河公司21
贷:其他综合收益21
大海公司长投的账面价值:
+14+49+21=万元
2、抵销小河公司的净资产
借:实收资本
借:其他综合收益30
借:盈余公积13
借:期末未分配利润77
贷:长投-小河公司
贷:少数股东权益
这个地方的少数股东权益:*30%=万元
3、抵销对小河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及小河公司的利润分配
借:投资收益70(注1)
借:少数股东损益30(注2)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17(注3)
贷:提取盈余公积10(注4)
贷:对所有者的分配30(注5)
贷:期末未分配利润77(注6)
这一笔抵销分录,实现两个目的:
一是把大海公司在个别报表及合并报表层面对小河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抵消掉;
二把小河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及对股东的股利分配抵销掉。
注1、这个地方借投资收益70万元,是抵销大海公司个别报表层面确认的投资收益21万元,以及权益法调整时确认投资收益49万元;
注2、这个地方确认的少数股东损益是长江公司按照持股比例应享有的损益:*30%=30万元;
注3、这个地方的期初未分配利润17万元,是要抵销掉小河公司年12月31日的未分配利润;
注1+注2+注3之和,是小河公司年12月31日可供分配利润。
注4、是抵销小河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
注5、是抵销对所有者的分配;
注6、这个地方的金额等于小河公司年12月31日的未分配利润。
第(3)笔抵销分录的原则是:
借方是小河公司年净利润(注1+注2)加上年12月31日的未分配利润,等于小河公司年的利润分配加年12月31日的未分配利润。
四、验证
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长投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根据持股比例,确认应享有的损益
借:长投-小河公司30
贷:投资收益30
2、年4月,小河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增加30万元,长江公司的账务处理:
借:长投-小河公司9
贷:其他综合收益9
2、确认应收股利
借:应收股利9
贷:长投-小河公司9
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的长投账面价值:+30+9-9=万元
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30万元
年12月31日,大海公司合并报表层面少数股东权益余额:+30=万元,与长江公司长投的账面价值一致;
年12月31日,大海公司合并利润表中的少数股东损益30万元,与长江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一致;
验证一致!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fw.com/fyzl/14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份的会计处理
- 下一篇文章: 拆解财务指标净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