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建东百年之大疫情重叠中美贸易争端,重构
文/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
在百年难遇的疫情冲击之下,中美关系及全球秩序面临重构。本文从疫情、经济、全球秩序及应对措施四个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经过分析论证,针对疫情防控、稳定经济、全球秩序重构及主要抓手这几个问题,提出了四项建议。
疫情短期难以结束,需建立系统科学精准的最优防控机制
国内当前疫情形势已渐趋平稳,截止年4月29日,累计确诊人数为例,新增确诊主要为境外输入;国外累计确诊人数已经超过万,其中美国确诊人数超过万,累计死亡人数超过6万。
展望全球经济形势,国际货币基金认为年可能将形成年大萧条以来最迅速的经济衰退。年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增长为-0.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年全球经济增长为-3%,严重低于年金融危机时期。预计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为-6.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为-1%。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年会出现反弹式增长。
根据IMF预测,年中国经济增长为1.2%,与大部分人预测接近,年经济预计会出现报复性反弹达到9.2%。
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及外贸情况: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第一季度中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为:东盟,欧盟,美国。据海关总署4月14日上午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为6.5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额为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口额为3.24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为.3亿元,收窄了80.6%。
东盟超欧盟成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季度,中国对东盟进出口.4亿元,增长6.1%,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1%,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欧盟进出口.3亿元,下降10.4%;对美国进出口.1亿元,下降18.3%;虽然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中国的进出口额有所下降,但中国还是在坚持进口美国农产品。随着第一阶段协议逐步落地,中国自美进口大豆、猪肉、棉花等商品增长迅速。一季度,中国自美进口农产品总额达.6亿元,增长1.1倍。其中,进口大豆.4万吨,增长2.1倍;进口猪肉.8亿元,16.8万吨,增长6.4倍;进口棉花12.4万吨,增长43.5%。
大部分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危机都采取了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具体来看各国的货币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定向增加信贷供给
美国:三轮共计超过2.3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建立针对一级市场公司信贷融资便利机制;推出项大众商业贷款项,向小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提供部分免偿还贷款。
英国:为企业提供总计3亿英镑的政府贷款;承诺增大公司债持有规模。德国:设立总规模亿欧元的救助基金,追加亿欧元企业担保与股权纾困资金。
日本:提供1.6万亿日元中小企业纾困与金融援助基金;将政府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购买目标翻倍至亿日元。投入亿日元用于支持日本公司海外业务。
中国:推出0亿财政贴息专项再贷款,确保重点企业融资成本降至1.6%以下;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信贷;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亿元专项优惠利率信贷。
第二,延长贷款期限与减免贷款利息
美国:允许学生贷款延期;纽约州宣布90天的房贷纾困政策。
英国:抵押贷款机构将给予受困人员与企业至少3个月的“付款延长期”。
第三,保障信贷资产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美国:美联储设立用于为存量公司债券提供流动性的二级市场公司信贷便利机制,重启商业票据融资便利机制为合格的商业票据提供贴现。
英国:央行将逆周期资本缓冲率削减至银行对贷款需求方风险敞口的0%,并持续至少12个月,这将为企业提供高达亿英镑的银行贷款。
欧元区:欧央行启动了总额达亿欧元的私有和公共部门证券临时购买计划,并将合格资产范围扩大到非金融商业票据。
中国:提高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容忍度。
年还是以疫情防控为主,如何认识之前的防控?未来疫情防控会呈现什么趋势?
总体来看,中国国内疫情控制较好,但全球疫情防控形势还很严峻。大家普遍认为,疫情防控主要有两个概念:一是疫苗,二是群体免疫。但疫苗上市大概还需要18个月左右,时间上难以应对下半年可能出现的第二波疫情;假设没有疫苗可能需要群体免疫,但英国与德国的经验表明,这种方法实际成本太高,并不可行。目前来看,防控措施最好的是中国,总结国内的防控措施,可以称之为体系防控。
疫情的爆发是一个随机事件。理论上讲,假设信息完全精确,如果某个地点有人感染,我们可以立刻发现并把病人和密切接触者隔离诊断,其他人便没有感染风险,国家可以正常运转,经济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常态化防控就是随时发现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并立刻隔离。但实际中信息不可能完全精确,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精准隔离,只能对某一区域进行比较精准的隔离,此区域之外的活动可以照常进行。前一段时间的经验表明,以县(区)为单位进行隔离区域的划分是比较合理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系统防控即在以县(区)为单位的基础上,确定最优隔离范围、最优隔离时间及最优强度。
所谓最优防控,即将疫情防控及经济隔离产生的成本最小化。如下图所示:以X轴代表隔离强度,Y轴代表经济成本或疫情成本。疫情成本随隔离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经济成本随隔离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边际疫情成本等于边际经济成本时,达到最优防控点。此次疫情不同于非典,举全国之力控制之后就不再爆发,因为境外疫情还呈多点爆发的情况,所以国内会采取常态化防控机制。在常态化防控机制下,必须要考虑经济成本,当经济成本与疫情成本相当,我们便达到了最优隔离强度。边境隔离强度越强,则国内疫情防控成本会越低,但由于边境隔离强度的增强,国际贸易成本也会随之提高,经济成本会增加。所以如果将边境隔离成本考虑在内,下图的经济成本曲线需要上移,而疫情成本曲线需要向下移动。
下一步如何进行系统防控?系统防控离不开科学防控。所谓科学防控,除了我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的疫苗、检测等,还需要建立科学的模型。科学的模型包括病毒传播模型和隔离对经济的影响模型——新地理贸易模型,这两个模型现在都比较成熟,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较好的模拟。但如何将这两个模型进行融合还需要研究,目前欧美迅速涌现出COVIDEconomics,对此也产生了大量学术研究。国内目前针对疫情、疫苗、检测都有专门的研究团队,当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疫情防控便与经济紧密相连,经济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强,但国内目前对于疫情经济学的研究还落后很多。
鉴于在实际情况中信息是不完全的,因此为了平衡疫情成本与经济成本,必须用到科学的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据此确定以县(区)为基础的最优防控范围、防控强度和防控时间。
总体来讲,系统防控体系就是要形成常态化的随机抽样检测,早发现、早隔离、早检查、早治疗,保障隔离区域以外的地区经济正常运行。基于此我们建议形成中央、省、县(区)三级一体的防控体系,在综合考虑防控强度和经济运转的基础上,达到最优防控。具体来看,每个县(区)要形成自己的防控体系,医院、医院、医院及隔离检查体系。以省为单位建立一个体系,集中优势资源以应对超出县(区)承受能力的疫情。同时中央也应当形成一套防控体系,应对超出省级承受范围的疫情。通过三级一体的防控体系,实现精准最优防控,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常态化防控与经济正常运转可以同时运行。
下半年经济可控,二季度需重点稳定民生,建立跨境资本防火墙制度
整体来看,年全球经济预计下滑3%。WHO预计年全球贸易下降13%-32%。年一季度中国GDP下滑6.8%,进出口下滑6.4%。预计二季度会逐渐恢复,下半年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受国外疫情影响,预计我国全年国际贸易下滑10%-20%。
针对国内的经济问题,应该分两段研究。
首先是下半年经济情况:下半年国内基本正常,甚至可能会出现反弹式增长。但国际贸易会受国外疫情的影响,可能会面临10-20%的冲击,我国出口占GDP的比重为20%,正常情况下下半年GDP增长为6%左右,扣除2%的出口冲击,下半年经济增长可能在4%左右,这完全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只要我们按照之前的防控经验,建立科学系统的防控体系,即使国外疫情发生恶化,也不会对国内产生太大的冲击,下半年经济无需过度担忧。
其次是第二季度的问题:第二季度的问题主要是民生问题,关键是低收入家庭与中小微企业能否渡过这个困难时期。西南财经大学的甘犁教授指出要基于财政政策对特定家庭进行差异性的现金补贴。我们建议可以形成基于货币政策的供需两侧协同救助方案。具体来看,一是需求侧现金补贴:采取更具有普惠性的简单规则,针对收入1/3分位数以下的所有人一次性补贴人均工资的1/x,预计补贴总规模1万亿。二是供给侧延期贷款:推迟小微企业3月1日之前的贷款还贷一年;放宽其他贷款展期、续贷条件。上述现金补贴和延期贷款的成本由央行增发货币承担。这两个措施都有助于低收入家庭和中小微企业渡过困难时期。第二季度重点做好稳定民生的工作,待下半年经济恢复正常运行,只要做好国内防控措施,经济运转无需担心。
除经济冲击外,需要重点防范国际金融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欧美央行的流动性宽松政策使得市场流动性大大增加,在海外利率将至0的情况下,海外资本可能会对国内资本带来冲击,因此需要建立合适的跨境资本防火墙来应对国际金融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针对跨境资本防火墙,我们建议可以对跨境资本流动征收累进税。在资本流动正常情况下,跨境资本累进税为零,但如果出现类似于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异常资本流动,跨境资本累进税率就会启动。资本流出量越大,税率越高。通过跨境资本流动税的设计,改变了投资者预期,投机性资本无利可图,降低了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保证国内金融系统的稳定。
因此,整体来看下半年需要做一些政策调整,但经济总体可控。第二季度需要重点稳定民生,对于低收入家庭加大补贴,延长中小微企业还贷期限。同时要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fw.com/fyzl/14199.html
- 上一篇文章: 韩国三星李氏家族十二万亿韩元天价遗产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