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传统医药日传统中医药与新冠肺炎防治
李从悠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387160.html
.10.22
世界传统医药日
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
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传统医药通常指运用历史上遗传下来的医药经验和技术,或指现代医药以前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医药经验和诊疗技术。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是国际医药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为保障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发展中医药和其它传统医药,对于人类战胜疾病、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针对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目前尚无成熟的临床治疗经验与理论资料,也无特效药物,因而新冠肺炎的防控与治疗存在一定困难。
中医药学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瑰宝,曾在数百次重大疫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远至明清时期的天花、鼠疫,近至非典型肺炎、甲型流感、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中医药都发挥了防病治病的优势,为控制疫情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国家卫健委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的作用,全国各地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中医特色诊疗方案,传统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起到了现代医学不能替代的作用。
一、传统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优势
1.理论优势
现代医学中,要想找到对新冠肺炎具有针对性、疗效确切、起效快的药物,难度较大,且存在滞后性。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在未查明病原体前,利用“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即可提出相应的防治方药,以提高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这是中医药明显的理论优势。
2.经验优势
传统中医药历史悠久,从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到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清时期兴起的温病学,都对传染病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作出了详细阐述。
在防治传染病方面,中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有效方剂,在历次传染病如乙脑、SARS、手足口病、H1N1、登革热等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3.药物优势
西药在抗病原微生物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某一个点,药理作用单一,且易出现耐药现象和明显的不良反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推荐的“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就存在明显的血脂异常及胃肠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
中药讲究配伍,即使是单味中药也是一个多成分的组合体,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天然优势。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如黄芩、大黄、金银花等也具有明显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将这些中药运用到中药方剂中,与西药联合应用,既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又可减少西药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二、传统中医药理论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1.扶正固表
传统中医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说明外界病原体或其他致病因素(“邪”)只是促使发病的诱因,发病与否的关键常取决于人体自身的协调、适应和抗病能力(“正”)。
人体正气不足,卫气虚弱,不能固表,导致机体腠理疏松,易被外邪所侵袭,如新型冠状病毒等;如果人体正气充沛,就能抵御邪气的侵袭,或者及时清除病邪,使机体不发病。
临床汇总的新冠肺炎防治方案中,大多以扶正固表为基本大法,结合本病病机“湿、毒、热”特点,大多数防治方剂是在扶正固表基础上,配伍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等功效的药物。
扶正固表药物选择上,黄芪为常用补气中药,应用最广,其味甘、性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常配伍白术、防风,加强益卫固表的作用,用于卫气不固体虚者。
现代中药学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甲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新冠肺炎的中医防治用药,选用黄芪是“扶正气”的体现。针对“湿、毒、热”的病机特点,常配伍连翘、贯众、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该类中药药性寒凉、轻清宣散,既能宣散表热,又能清热解毒,特别适用于温病初期表里俱热者。
祛湿则配伍佩兰、藿香、苍术等芳香化湿之品,该类中药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湿温初起、发热倦怠。
2.辨证处方
中医推荐的新冠肺炎治疗处方中,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大多分为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4个阶段进行辨证处方。针对不同时期的病机,制订相应的治疗方剂。
尽管方药多有差异,但均按如下处方原则进行辨证施治:初期以寒湿郁肺等表证为主,治则为解表祛湿;中期以湿毒化热闭肺为主,治则为宣肺解毒祛湿;重症期以内闭外脱为主,治则为开闭固脱;恢复期以气阴两虚及肺脾气虚为主,治则为补气养阴。
在众多治疗方剂中,麻杏石甘汤、甘露消毒丹、升降散、安宫牛黄丸等清热之剂应用最广,可能与该疾病在进展期或危重期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并表现最紧迫有关。
以国家卫健委及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清肺排毒汤为例,就包含了麻杏石甘汤,在此方基础上加五苓散、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为辛凉解表之重剂,麻黄石膏相伍,既宣散肺中风热,又清解肺中郁热;杏仁降利肺气以平喘,与麻黄相配有宣有降,与石膏相伍有清有降;全方辛凉宣肺、清热平喘,适用于咽喉肿痛、咳嗽气逆等证。
五苓散方剂中的泽泻、茯苓、猪苓利水渗湿;白术补气燥湿,合茯苓健脾制水之效益彰;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兼以解表;全方利湿行水化气,用于痰饮、水饮内停等证,可改善气短而咳、小便不利等症状。
小柴胡汤主治少阳证,柴胡透少阳之邪,疏散气机;黄芩清泻少阳之热,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全方解表散热、疏肝和胃,可改善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这几个方剂巧妙相合,应用于新冠肺炎这一复杂的瘟疫,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19(2):-.
[2]于明坤,柴倩云,梁昌昊,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预防及诊疗方案汇总分析[J].中医杂志,,61(5):-.
[3]王海花,李德成,孙靓.黄芪的药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中国处方药,,16(11):22-23.
[4]郑文科,张俊华,杨丰文,等.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各地诊疗方案综合分析[J].中医杂志,,61(4):-.
[5]刘柳毅,刘丽君,周本杰.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与防治[J].中国药业,,29(5):23-26.
往期热文推荐
1.探索|未来乡镇卫生院有哪几条路可走?
2.接种新冠疫苗疑问多,听听基层医生怎么说!
3.重磅!鼓励基层向康复护理转型
4.全国总动员!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基层医生做好这七个告知
5.多家村卫生室和诊所被处罚,竟然因为这些原因!
6.好消息!黄金时期来临,中医人员将迎来发展良机
7.给基层医生“开小灶”,职称评审更精准!
8.好消息!基层引进人才任务来了!
9.基层医生应熟知中药配方颗粒这20个最新信息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或者qinghua-maria。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fw.com/fyzl/13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权威专家邱海波详解ldquo德尔塔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