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和年龄与新冠肺炎的关系



遗传和年龄与新冠肺炎的关系

作者:陈会昌

主播:徐紫菡

有人可能具有天生的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力。12岁左右的儿童具有对病毒最强大的抵抗力。

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疫病爆发以来,所有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感染这种疫病的原因是什么。我作为一个非医学呼吸科专业人员,有以下思考:感染原因无非是外因和内因两大方面。外因是和新型冠状病毒接触的机会,内因则是人体内战胜这种病毒的抵抗力。

为了防止与病毒接触,我们可以避免接触来自疫区的人,避免参加集会,出门戴口罩,等等。现在人们正是这样做的。

但是我们还应该思考另一个问题:在拥有接触病毒的同等机会条件下,一些人(也许是少数人)被感染了,另一些人却没有被感染。例如,在华南海鲜市场的同一个摊位卖货的人,有的出现症状、被确诊,而另一些人未出现症状,身体仍然健康。这是为什么?其次,在已被确诊病毒核酸阳性的人群中,有些年龄段的人较多,有些年龄段的人较少,甚至罕见。这又是为什么?

一、遗传与新冠肺炎的关系

我曾经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过7年的《行为遗传学》课程,行为遗传学家曾经根据计算同卵双生子(遗传基因%相同)和异卵双生子(遗传基因50%相同)在同一种行为上的相关性,来判断遗传基因在影响该行为上的作用大小(方差解释率,或称遗传力)。

已有的一些双生子研究报告说,人类的很多生理特征都和遗传基因有密切关系,例如,身高的遗传力高达81%,高血压为62%,糖尿病为75%,冠心病为65%。那么,赖以抵抗冠状病毒的体内免疫系统的遗传力有多高呢?这一数据当然可以在疫情结束后,进行相关的双生子研究来得出。不过,我们可以判断出,遗传所起的作用大约在50%左右,也许是40%甚至更低,也许是60%甚至更高。也就是说,有些人天生就拥有能够抵抗这种病毒的“好”基因,使他们具有较好的免疫力,所以在接触冠状病毒机会与别人相同的情况下,没有被感染。另一些人天生不具备这种“好”基因,所以对相同病毒具有更大的易感性。

哪些人拥有、哪些人缺乏这些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好基因?我们不得而知(未来可知)。不过我们联想一下:那些曾经处在非典型性肺炎、或埃博拉疫病、或中东呼吸综合症、或各种禽流感的高危环境中,身边许多人被感染,而自己未感染的人们,是否应该具有某种天生的免疫力?

二、年龄与新冠肺炎的关系

在我的《发展心理学》课堂上,经常引用以下这幅图,它显示了从出生到20岁,婴幼儿与青少年身体各系统的发育曲线,其中,横坐标表示年龄,纵坐标表示发育的成熟度,成熟度表示已发育成熟的成年人的水平。图中四条曲线,最下方的是生殖系统(genitals),其次是身体一般发育(generalgrowth,指身高、体重、心血管、消化系统等),第三条是脑和头部(brainandhead),第四条是淋巴系统(lymphtissue)。这四条曲线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淋巴系统,它在儿童大约7岁半的时候,就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之后,到大约11岁半的时候达到峰值,形成相当于成人%的水平。

我们知道,淋巴系统有四大功能:杀死病毒,杀死细菌,排除体内有害物,抵抗除病毒和细菌之外的其他疾病。我们不由想到,在已确诊患新冠肺炎的人中,未见报告有12岁左右年龄段的人。13年前,被感染非典肺炎的人中,也极少有12岁左右的儿童。这一事实对12岁左右的儿童,甚至可以扩大到9岁到18岁的儿童青少年,是一个有利因素。

a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fw.com/fyzl/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