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千万别误诊



临床上,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率高达65%。一方面是因为首发症状千差万别,且骨髓瘤细胞往往分布不均,有些患者需经过反复多次、多部位骨穿才能明确诊断。另一方面,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够,接诊医生问诊、体格检查不够详细,对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能正确分析。

  六成以上患者被误诊

  据文献报道,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初诊时,有名被误诊,误诊率高达65%。骨髓瘤患者容易被误诊为以下六大类疾病:一、骨关节疾病。其中误诊为骨质疏松最多,其次为椎间盘突出、骨折、腰肌劳损、骨质增生。二、肾脏疾病。主要为慢性肾炎,其次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三、血液病。四、各类感染。五、心脏疾病。六、慢性肝病。

  多发性骨髓瘤被误诊的客观原因主要是该病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千差万别,且骨髓瘤细胞往往分布不均,有些患者需经过反复多次、多部位骨穿才能明确诊断。主观原因为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够,接诊医生问诊、体格检查不够详细,对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能正确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往往引起多器官系统损害,很多医生将其并发症作为早期的诊断。如何早期识别多发性骨髓瘤是基层医师门诊诊治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加强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全面认识,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是防止误诊的关键。

  首发症状千差万别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并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多发性骨髓瘤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年男性多发。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一、贫血,首发症状占10%~30%。二、骨病,1/3~2/3的患者以骨痛为首发症状。三、感染,呼吸道最为常见,其次为泌尿道和消化道。四、肾脏损害,初诊时即合并肾功能损害者占36.1%。五、高钙和高尿酸血症。六、出凝血异常。七、高黏滞血症,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头痛、头晕、嗜睡等。八、淀粉样变性,可累及舌、腮腺、皮肤、心肌、胃肠道等。九、神经系统损害。十、肝、脾、淋巴结肿大。十一、髓外浆细胞瘤。十二、POEMS综合征,包括多发性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病、M蛋白和皮肤改变。

  对于首诊医生而言,接诊到合并有骨痛、蛋白尿、泡沫尿、骨性或软组织包块及不明原因贫血的患者,生化检查中遇到球蛋白升高、血沉增快的患者都需要警惕多发性骨髓瘤。

  骨穿需多次多部位

  要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一般检验必不可少。血常规: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低、血沉加快、红细胞呈缗钱样排列。生化: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增高,血清β2微球蛋白增高。肾功能:BUN、Cr升高。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清黏滞度增加。CRP:升高。高尿酸血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降低。LDH增高。

  多发性骨髓瘤的特殊检查包括:一、骨穿:骨髓原、幼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明显增多。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呈弥漫性分布,或灶性、斑片状分布。需要多次多部位穿刺,以免漏诊。数量:国内标准为浆细胞15%,并有异常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国外最低标准为异常浆细胞≥10%或组织活检证实。二、骨髓活检:更早期、更准确显示骨髓内瘤细胞的分布及细胞类型。病变始于红骨髓,瘤细胞常聚集成堆。阳性率近%。三、M蛋白鉴定:80%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发现M蛋白。四、免疫固定电泳:可对骨髓瘤进行分型。五、血清游离轻链。六、免疫分型。七、染色体核型检测。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骨质疏松、骨质破坏、骨质硬化和软组织肿块。好发于富含红骨髓的部位。其特点是典型的凿孔状溶骨性病损或弥漫性骨质疏松症。CT可发现早期病灶,典型表现为骨局灶性或多发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示边缘清楚的小圆形低密度区,常见软组织肿块。MRI是评价骨髓病变的一种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对肿块的大小及其侵袭硬膜外腔的程度以及肿块对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的水平和程度进行精确的评估,可预测椎体骨折的风险。放射性核素扫描可动态观察骨骼病灶的变化,可较X线提前3~6个月发现骨病变。

您好,需要咨询更多问题请添加ongyi。与大夫一对一在线咨询。也可以扫描下方







































设计总监
网络营销总监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fw.com/fyhl/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