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咳嗽,如何治疗
肺炎咳嗽是小儿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促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可出现张口抬肩、呼吸困难、口唇颜面青紫等症状。本病是婴儿时期重要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二季尤为常见。因冬春二季气候变化较大,小儿体质娇弱,卫外不固,适应能力差,易感受外邪而发病。
导致肺炎咳嗽的病因是什么呢?
引起肺炎喘嗽的病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
1、外因:引起肺炎喘嗽的外邪主要为风邪。小儿寒温失调,风邪外袭而为病,由于四时气候变化不同,风邪多夹热或夹寒为患,其中以风热为最常见。
2、内因:又分为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小儿生理特点表现为脏腑柔弱,气血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如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宜,或病后失调,则致正气虚弱,卫外不固,腠理不密,而易为外邪所中。
我国古代《内经》中就有了类似肺炎咳嗽发病及症状描述,而现在中医将肺炎咳嗽分为了多种分型,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关于肺炎咳嗽几种的中医辨证分型:
1.风寒闭肺: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色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要点:此证多见于本病的早期,或严寒季节,年长儿常自诉恶寒体痛。同时需注意到风寒之邪易于化热,临证时要注意化热的程度。对本病初起时出现的寒战应具体分析,不能一概归属于风寒证。属风寒者,恶寒重无汗,并伴有其他风寒表证。若是温热病邪为患,寒战同时见体温急速上升。
2.风热闭肺: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咽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本证可因感受风热之邪而发热,也可由风寒之证转化而来。临床表现有轻重之别,轻证以表证为主,发热较重;重证为气分热甚。有一部分抵抗力很弱的患儿,如重症营养不良、佝偻病等病程中合并肺炎,病情重笃,体温反而低于正常,应引起警惕。另外,要注意观察咽部的情况,如果咽红,一般按热证辨证治疗。
3.痰热闭肺: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辨证要点:本证见于疾病中期。外邪郁闭于肺,痰热交阻,以壮热、喘促、痰鸣为主要特征。在辨证时要注意辨别痰热轻重及痰热的转化,另外,年长儿可观察到痰的颜色和性状,小儿咯痰的颜色与感染的病原体和疾病的类型有关。
4.阴虚肺热:病程延长,低热汗出,面色潮红,干咳无痰,舌质红而干,苔光剥,脉细数。
辨证要点:患儿已无急性症状,但咳嗽未愈,干咳无痰,微热烦躁,口干唇赤,舌红少苔,形神委顿,二便短少,部分患儿咳甚或活动剧烈则喘,此缘热伤津液,气阴两虚,故病程迁延。
5.肺脾气虚:病程迁延,低热起伏,气短多汗,咳嗽无力,纳差,便溏,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辨证要点:本证多见于肺炎恢复期。此类患儿素体脾虚,或有疳证,或患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贫血等。临证见神疲乏力、咳嗽无力、痰多稀薄、纳差便晰等。病程迁延,易新感外邪。久不愈者,则转成慢性。
如何治疗肺炎咳嗽呢?
《伤寒论》所创立的麻杏石甘汤现在仍是治疗肺炎咳嗽的最常用方剂之一,而雷允上药业集团生产的清咳平喘颗粒,是在古方麻杏石甘汤方义基础上,注重清、化、宣、通并施,处方注重选用了近年报道较多的兼具清热解毒和化痰止咳作用疗效较好的药物(金芥麦、鱼腥草、川贝母、矮地茶、枇杷叶、紫苏子)使其具有清、宣并施,承古撷新的特点,适用于上述证型中风热闭肺、痰热闭肺,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fw.com/fyzd/8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小加湿器,引发肺炎等疾病
- 下一篇文章: 新生儿肺炎是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