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全蛋白质组芯片上榜结核十大研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病人具有传染性,但每个病人的传染性大小是不同的,当结核病人咳嗽或打喷嚏时,将带有结核病菌的微沫散播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后可以受到感染。在受到结核菌感染的人群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为10%左右。幼儿、青春期、老年人及营养不良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发病率较高。结核病的主要症状有全身不适、低烧、盗汗及无原因的慢性咳嗽、咳痰或者痰中带血,超过两周以上应该怀疑结核病,医院就医。
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量居世界第二位,遏制结核病流行刻不容缓。第21个“3.24”世界结核病防治日的主题是“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
本文中,小编盘点了近年来结核病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
CellReports:首张结核分枝杆菌全蛋白质组芯片助力结核病研究
就在几年前,人们普遍认为,结核病即将成为继天花之后第二种被彻底消灭的疾病。然而,数年过去了。结核病却重新成为了我们的心腹大患。原因在于现有疫苗使用近百年,保护率和保护期受到质疑;其次是现有主要药物使用历史已约半世纪,耐药性日趋严重;最后诊断缺乏标识物,检出率低。
因此,如何能够迅速检测诊断结核病病原体已经成为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最近,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东体必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在CellReport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报道了他们构建的首张结核分枝杆菌全蛋白质组芯片,文章题为“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ProteomeMicroarrayforGlobalStudiesofProteinFunctionandImmunogenicity”。
该蛋白质组芯含个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阅读框架编码产物,覆盖其基因组编码蛋白质的95%,可用于全局性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以研究人免疫细胞-结核杆菌的互作机制;小分子与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以进行药物靶标的全局性发现;高通量血清分析,以系统性地进行结核病诊断生物标识物的发现。该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组芯片已由广州博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科研成果转化,已于年正式上市。
疗效惊人,大冢Deltyba成为治疗严重耐药结核新利器
最近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冢制药的结核病药物Deltyba具有极佳的疗效,即使是面对耐药性极强的菌株也能够发挥作用。Deltyba(delamanid)的IIb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它药物都对结核感染无能为力的情况下,Deltyba(delamanid)仍能够有效治疗结核。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约多个国家面临着严重耐药结核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对二线结核治疗药物使用管理不当,这类药物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耐药性的问题。特别是有些患者不按照医嘱服药,这个问题在年被首次列入严重耐药结核的子范畴。
CellHostMicrobe:结核分枝杆菌如何“哄骗”机体免疫系统?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CellHostMicrob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结核分枝杆菌如何“欺骗”病人免疫系统来降低自身的免疫防御力;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目前全球有超过万人感染该菌,当细菌感染机体时,机体免疫防御对于抵御疾病进展非常关键。
当结合分枝杆菌感染个体,其会攻击患者肺部的第一道防御免疫细胞—巨噬细胞,而由巨噬细胞带来的免疫防御机制主要涉及一种由四种不同蛋白组成的复合物—炎症小体(Inflammasome),炎性小体的主要作用就是准备特定的免疫蛋白,即白细胞介素类;一旦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由巨噬细胞释放的白细胞介素类就会成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
解码人类结核杆菌赖氨酸乙酰化修饰谱
在年2月的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chemistryCellBiology杂志上,来自西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他们在结核杆菌赖氨酸乙酰化修饰研究的最新成果。
赖氨酸乙酰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它不仅可以改变DNA结合活性从而改变基因的表达,也可以调控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的活性,mRNA的稳定性。研究表明,乙酰化在原核及真核生物都普遍存在,调控多种重要的生物进程,具有高度保守。
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是肺结核(TB)的病原菌,人类公共健康的强大威胁成员之一。全球每年有万新结核感染病例,约万例死亡。已有研究表明结核杆菌中赖氨酸乙酰化蛋白的存在,因此推测结核杆菌蛋白质组中含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乙酰化蛋白。
PNAS:肺结核免疫调控新发现
肺结核是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每年造成9百万以上的感染以及1百万的死亡。该病的致病菌-结核杆菌具有很强的药物耐受性,长期的药物治疗很容易使得结核病成为不治之症。因此,发现新的抗结核杆菌免疫应答是治疗结核病的绝佳思路。IL-32是年被鉴定出来的一类细胞因子,它对于炎性因子(比如TNF-a,IL-1b)的释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之前的研究发现IL-32对于多种病原体具有抵抗的效果,而这一效果很可能是由于IL-32的促炎性效应。
之前的研究发现:当用结核杆菌(MTB)刺激人源巨噬细胞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时,会引起IL-32的释放,人为抑制IL-32的表达则导致MTB的过度增长。这一结果暗示了IL-32抵抗MTB感染的作用。然而,体内的具体情况目前还不清楚。
最近,来自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微生物系的EdwardD.Chan课题组在《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他们对IL-32在MTB感染小鼠肺部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
NatImmunol:肺结核治疗新研究
肺结核(tuberculosis)是目前世界上致病率与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仅年中全球患病人数达到了万人,其中万以上死亡。随着肺结核的致病菌-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近年来抗药性越来越强,许多结核病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药物治疗。结核杆菌在长年的进化选择下,能够寄生在宿主的巨噬细胞内部,并能有效避免免疫系统的感知与清除。因而,寻找合适的靶点分子进行药物设计是清除结合杆菌的关键所在。
PtpA是结合杆菌分泌的一类去磷酸化酶(phosphotase:forproteindephosphorylation)。由于其可以分泌到细菌外部,即巨噬细胞胞浆中,所以是最容易设计的药物靶点。然而,目前针对其活性区域的抑制剂特异性不高,导致此类药物副作用太大。最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刘翠华博士课题组在《natureimmun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她们对于结核杆菌分泌的ptpA的致病机制的研究,并希望可以通过此研究成果针对ptpA或者其底物分子设计相关的药物。
JCI:寻找新途径消除结核病
一种古老的疾病,结核病(TB)仍然是全球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家仍在寻找新的途径来消除这种疾病。
结核病传染性极强,疾病是由攻击肺部的细菌即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扩散导致的。
但由于结核杆菌能够在明显正常免疫系统的个体中存活,科学家们怀疑结核杆菌已经发展战略以逃避甚至颠覆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麦吉尔大学研究人员MaziarDivangahi教授等人白癜风的饮食影响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fw.com/fyzd/4999.html
- 上一篇文章: 何启盖猪场常见繁殖障碍疾病的鉴别诊断与
- 下一篇文章: PNAS肺结核免疫调控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