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例恶性淋巴瘤外周血及骨髓的检测分
作者:卢萍,王云龙,宋容,吴立翔,林一民(重庆肿瘤研究所)
来源:检验医学与临床
目的:了解恶性淋巴瘤外周血表现和骨髓侵犯的概率,为淋巴瘤的早期诊断提供证据。方法:对例恶性淋巴瘤初诊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涂片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病理确诊的例恶性淋巴瘤病例中血常规正常者例,单纯红细胞减低者例,红细胞合并白细胞减低者68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减低者49例,淋巴细胞增高者30例。骨髓涂片显示正常者例,骨髓受侵犯者例,合并白血病者33例。在例受侵犯和合并白血病的病例中,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占例,而B细胞淋巴瘤占例,T细胞占67例,霍奇金淋巴瘤(HL)仅占36例;淋巴瘤分期在1、2期的占例,3、4期的占例。结论:淋巴瘤早期外周血往往表现正常,骨髓的受侵犯时外周血也可正常,而当淋巴瘤进入晚期时可合并白血病,早期的侵犯骨髓活检比涂片更具有诊断价值。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R-S细胞是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变组织切面外观呈鱼肉样,常累及结外淋巴组织,往往跳跃性播散[2]。WHO分类将霍奇金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分为主型和经典型两种,其中经典型又包括富含淋巴细胞的经典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四类;非霍奇金淋巴瘤分为前B细胞淋巴肿瘤、成熟(外周)B细胞淋巴肿瘤、前T细胞淋巴肿瘤、成熟(外周)T细胞淋巴肿瘤4大类。淋巴瘤临床可分为4期。收集本院1~年淋巴瘤患者例,其中例为初诊患者,对其初次外周血和骨髓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1~年初诊的淋巴瘤患者例,其中男例,年龄6~79岁,平均42.5岁;女例,年龄7~75岁,平均41岁。经临床、影像学、淋巴结活检病理学检查证实,符合淋巴瘤诊断标准。
1.2仪器与方法
1.2.1外周血血常规检测采用SySMEXXT-0i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日本)及原装配套试剂,参加重庆市和全国质控,结果合格,标本均为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0ML,在ED-TA-K2抗凝真空管内充分混匀抗凝,2H内进行检测。
1.2.2骨髓涂片检测患者均用髂前(后)上棘局麻一步法取材,抽取骨髓液0.5ML左右,迅速推片制成5~6张骨髓涂片,干燥后经瑞氏染色,用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在显微镜下分类计数~个有核细胞,计算各有核细胞分类的百分比。
1.2.3骨髓活检用骨髓活检针取骨髓组织0.5~1CM,甲醛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
1.3淋巴瘤骨髓侵犯诊断标准以骨髓中原始或幼稚淋巴细胞超过5%为浸润标准,骨髓细胞中原始或幼稚淋巴细胞5%~25%诊断为某种淋巴瘤侵犯骨髓。
1.4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常规对例恶性淋巴瘤外周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血细胞参数正常例,占72.7%;单纯红细胞减低者例,占13.0%;红细胞合并白细胞减低者68例,占6.6%;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减低者49例,占4.8%;白细胞增高者33例,占3.2%;均为淋巴细胞增高,其中原幼淋巴细胞增高15例,占1.5%;成熟淋巴细胞增高15例,占1.5%。
2.2骨髓涂片检测对例恶性淋巴瘤骨髓进行涂片检测,显示细胞分布正常例,占77.0%;骨髓受侵犯(BMi)例,占19.8%;淋巴瘤合并淋巴细胞白血病(LMCL)者33例,占3.2%。在例骨髓受侵犯和合并白血病的病例中,NHL例,占19.5%,其中B细胞淋巴瘤占例,占56.3%;T细胞淋巴瘤占67例,占43.6%。HL36例,占3.5%。淋巴细胞增高33例,均为淋巴细胞增高,其中原幼淋巴细胞增高15例,成熟淋巴细胞增高18例。
例恶性淋巴瘤分期在1、2期的例(77.0%);3、4期的例(23.0%),15例淋巴瘤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平均年龄在31岁,18例淋巴瘤合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平均年龄59岁,相差显着。
2.3骨髓活检例患者中进行骨髓活检的有例,骨髓活检显示的骨髓增生程度好于骨髓涂片,异常率高于血常规和骨髓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涂片异常率高于血常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例淋巴瘤患者血常规、骨髓涂片、骨活检比较
项目正常(N)异常(N)异常率(%)血常规.61骨髓涂片.88Δ骨髓活检.65Δ注:与血常规正常比较,ΔP<0.05。
3、讨论
淋巴瘤是一种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可累及骨髓等组织器官,分为HL和NHL两类,临床上以NHL多见,NHL晚期常有BMi(骨髓侵犯)和LMCL(合并白血病)发生[3]。
通过对例淋巴瘤外周血及骨髓的检测分析,作者发现在例分期在1、2期的淋巴瘤,外周血血常规检查常表现基本正常,随着病程的进展,到达3、4期时,例发生BMi,但这时血常规仍然可以表现为正常或轻度异常,外周血中不易或根本就看不见形态异常的淋巴细胞;只有在骨髓涂片或骨髓活检时发现有5%~25%的异常淋巴细胞,在33例LMCL时,外周血才出现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成熟或原幼淋巴细胞的绝对数增高或粒细胞系、红细胞系、血小板的绝对减低(常见于淋巴瘤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在例患者里面,骨髓涂片不正常的为例,占23%,例骨髓不正常的患者中发生BMi的有例,占总数的19.8%,这时的骨髓涂片可观察到原始幼稚的淋巴瘤细胞或典型的R-S细胞,比例在5%~25%,NHL发生侵犯的比例较HL的比例高,占84.7%,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发生侵犯的比例较T细胞淋巴瘤的比例高,占66.5%,可能是因为B细胞淋巴瘤的病例中较多为侵袭性的[5]。发生LMCL的为33例,占骨髓异常的14.0%,其中淋巴瘤合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都有,两种疾病的分配年龄上有差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患者,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好发于青少年[6]。在患淋巴瘤时,骨髓有极度增生或减低,发生纤维化、脂肪化或坏死,进行穿刺取材时,容易发生干抽或者稀释,涂片取材量不如活检大,容易发生漏检。作者在对例淋巴瘤患者中的例进行了骨髓活检发现,在早期的侵犯骨髓活检较涂片更具有诊断价值,检出率更高[7]。
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时进行血常规、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的检测,更有利于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卢国兴。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现代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5:.
[2]官兵,周晓军。淋巴瘤病理诊断常用免疫组化的抗体选择策略[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7(1):5-8.
[3]向明月,刘建国。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骨髓侵犯的临床和血液学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7,8(37):-.
[4]徐光明,邹学森。非霍杰金淋巴瘤侵犯例的血液学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9,24(9):-.
[5]朱才娣,杨文萍。EB病毒引起侵袭性B淋巴瘤的机制[J].实用癌症杂志,9,24(6):-.
[6]梁光林,吴炜,夏瑞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遗传学异常及临床意义[J].安徽医学,,31(9):-.
[7]刘恩彬,陈辉树。淋巴瘤侵犯骨髓的骨髓活检病理学诊断研究进展[J].癌症,5,24(11):-.
您好,我是病理人才汇,专业为您寻找最适合的工作
私人定制,你值得拥有!
哈尔滨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fw.com/fyzd/3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儿支气管炎勿自行用止咳消炎药
- 下一篇文章: 手足口病与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病因及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