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总额乘以25是什么
利润总额乘以25%是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就是当期应缴所得税=应纳税所得乘所得税税率(25%),其中应纳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所得税(即当期应缴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的基础上,应将两者之和确认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利润总额是本月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处收入和投资收益扣除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各项费用之后的会计利润,乘以25%税率是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净利润是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之后的金额。
做生意算利润:
1、销售利润率:又称内扣率,即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公式为利润÷销售收入×%;
2、成本利润率:又称外加率,即利润与销售成本的比率。公式为利润÷销售成本×%;
利润是企业家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经营效果的综合反映,也是其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
利润的本质是企业盈利的表现形式。与剩余价值相比利润不仅在纸上是相同的,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利润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成本而言的。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25%,因为可能存在递延所得税。
什么叫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其他组织。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
企业所得税采取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相结合的双管辖权,把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分别确定不同纳税义务。
1、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2、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种类有哪些?
1、公益性捐赠。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的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工资薪金支出。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社会保险支出。
4、借款费用。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
5、业务招待费。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能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千分之五。
6、广告宣传费。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15%的部分准予扣除。
7、企业提取的专项基金。
8、租赁支出。
9、劳动保护支出。
10、营业机构内部往来。
11、手续费、佣金支出。
12、汇兑损失。
1、企业员工服饰费用支出。
14、资产损失。
15、开(筹)办费的支出。
利润总额乘以25%为什么是企业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倒挤的: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另一种是直接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fw.com/fyzd/15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长期股权投资例题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