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慢阻肺日我院白衣天使走上街头送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随着发展中国家吸烟率的升高和高收入国家人口老龄化加剧,慢阻肺的患病率在未来40年将持续上升,预测至年死于慢阻肺及其相关疾病人数将超过每年万人。我国40岁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达13.7%,总患病人数为万。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患病周期长、反复急性加重、有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提出:要大幅提高居民的慢阻肺知晓率,加强慢阻肺的早期筛查,注意预防急性加重,提高基层慢阻肺防控能力。

年11月18日是第19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改善慢阻肺生活,无论何人与何地”,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公众对于慢阻肺的疾病认知,加强其对慢阻肺长期管理的认识,达到改善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目的;当天上午,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顶着太阳来到龙凤广场,为广大市民宣传普及“慢阻肺”疾病防控知识,登记、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血糖、血压和肺功能检查,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好评。

“阿姨,请您跟着我做,用力吸气.......呼气......”“大叔,您平常抽烟吗?有没有高血压病史?”“大伯,请您过来量个血压......”上午9点,我院呼吸科的兄弟姐妹们早早地来到了龙凤广场,搬桌子、搭台子、挂横幅、立展板,还没筹备妥当,前来咨询就诊的中老年群众便纷至沓来,如同当天的天气一样明朗、热情。医护人员一边各司其职、分工为大家进行相关的身体检查,一边耐心解答大家关心的慢阻肺疑难问题,并根据大家的身体情况给予了合理的诊疗建议。

“慢阻肺就是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病人由于肺部发生病变,肺泡遭破坏,使得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造成病人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而严重的缺氧,又引起血管痉挛,继而会引发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危害心脏,导致肺心病的产生。此外,由于肺功能受损,使得病人做的呼吸功增加,能量消耗大。即便坐着呼吸,慢阻肺病人也感觉像挑着担子上山一样,生活质量会大大降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向明发指出:“由于慢阻肺的病情发展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即慢阻肺目前仍不能完全根治。一旦患病,患者自身生活质量降低,且长年用药、氧疗等治疗的花费较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慢阻肺这样一个已在全球范围内构成严重公共健康问题的疾病,普通老百姓对它的知晓率却普遍不高,大约有25%左右的老百姓知道慢阻肺这个疾病,约有50%的慢阻肺患者没有意识到这种疾病的危害性。”

向明发主任介绍说:针对这种现状,我院呼吸科专门印制了关于慢阻肺疾病病因、症状、危害和防治等相关知识的传单和宣传展板,让大家对“慢阻肺”疾病引起重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降低慢阻肺疾病的发病率,提升广大市民的健康和幸福生活指数。

向明发主任强调:随着冬季的到来,呼吸系统疾病也到了高发时期,中老年人一旦患上了慢阻肺后,医院就诊,请专业的医生进行指导,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以便了解慢阻肺疾病、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

就诊地点:医院第一住院大楼6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咨询

微讯:宣传科李钊

微编:宣传科滕朝晖

审核:曾庆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fw.com/fyzd/1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