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复习题
1、坏死的类型和结局:
1)凝固性坏死,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镜下细胞微细结构消失,而组织结构轮廓尚可保存,坏死区周围形成充血、出血和炎症反应带,结核病时,也称干酪样坏死。
2)液化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的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镜下见死亡的细胞完全被液化,局部组织快速被溶解。
3)纤维素样坏死:又称纤维素样变性。
4)坏疽:又分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结局
1)溶解吸收:由坏死组织和白细胞溶蛋白酶的作用,使之发生溶解、液化,在由淋巴管吸收或由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分离排出:较大坏死灶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时,则由溶蛋白酶仅将周边的坏死组织溶解,造成坏死灶与健康组织的分离,再进一步形成脱落或经管道排出。
3)机化:由坏死灶周边的组织形成肉芽组织长入坏死区,逐渐溶解、吸收坏死物并加以取代。
4)包裹、钙化:坏死灶过大不能完全溶解吸收,仅由周围长出肉芽组织对坏死病灶加以包绕时,叫做包裹。坏死组织内可在发生钙盐沉积,则为钙化。
2、肉芽组织的形态和作用:
形态特点: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组成,肉眼观察表面为鲜红色、柔软湿润、表面成颗粒状的结构。在镜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向创面垂直生长,以小动脉为轴心形成袢状弯曲和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间有大量成纤维细胞,组织内富含液体,并有各种炎性细胞浸润。
作用:1)抗感染和保护创面。2)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3)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3、血栓形成的条件、类型和结局。
条件:1)心血管内膜受损。2)血流状态改变(速度、方向),静脉血流慢,易形成血栓。3)血液的凝固性升高。
类型:1)白色血栓2)混合血栓3)红色血栓4)透明血栓
结局:1)软化、溶解、吸收2)机化3)钙化
4、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形成原因。
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红:最初为鲜红,动脉性充血。后为暗红,静脉性瘀血。
肿:主要为炎性水肿,还可以是充血,细胞渗出及增生。
热:动脉性充血,血流量上升,血流速度加快。
痛:炎性介质H+K+;组织水肿,张力升高,压迫神经末梢。
功能障碍:组织损伤、渗出造成阻塞、压迫、疼痛。
5、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象
无或少,
不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外生性
浸润性、外生性
继发改变
少见
常见。出血、坏死、溃疡
转移
不转移
可转移
复发
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易复发
对机体影响
较小,压迫和阻塞。
较大,破坏组织、出血、
感染、恶病质及转移。
6、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
1)脂纹:早起变化,动脉内膜肉眼可见针眼大小的斑点及宽1~2mm长短不一的可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黄色条纹,镜下为大量泡沫细胞。
2)纤维斑块:为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也可为瓷白色,镜下观,斑块表面为一层纤维帽,可伴有玻璃样变性,其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巨噬细胞及大量细胞外脂质和基质,随着细胞的崩解,病变可溃变为粥样斑块。
3)粥样斑块:为明显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镜下,纤维帽下含有坏死物、胆固醇结晶、钙化等,底部可有肉芽组织,外周可见少量泡沫细胞、淋巴细胞,动脉中膜不同程度萎缩。
4)继发改变: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血管腔狭窄。
7、良性高血压的分期及各期病变。
1)功能紊乱期:为早期阶段,当症状缓解后血压可恢复正常。
2)动脉病变期:(1)细动脉壁的玻璃样变性,管壁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闭塞;(2)肌型小动脉中膜增多,内弹力板分裂,管腔狭窄。
3)内脏病变期:(1)左心室肥大(心衰);(2)肾,表现为原发性颗粒固缩肾,肾衰;(3)脑,细小动脉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可引发血栓形成或微动脉瘤形成,也可发生脑出血或脑软化;(4)视网膜,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
8.风湿病的三期基本病理变化的特点:
1)变质渗出期:病变的结缔组织粘液变性、胶原纤维肿胀断裂、崩解以及纤维样变性,伴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此期间持续一个月。
2)增生期:病变部位形成风湿小结,内有风湿细胞,少量炎细胞,持续2~3个月。
3)愈合期:风湿小结的纤维化,风湿细胞,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纤维化细胞并产生胶原纤维,风湿小结转化为瘢痕组织,2~3个月。
9.大叶性肺炎的四期变化:
充血水肿期
红色肝变期
灰色肝变期
溶解消散期
大体
暗红色,体积增大,切面流出淡红色液体
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脏。
灰白色,质实如肝,切面颗粒状。
质地变软,切面实变消失。
镜下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大量浆液渗出,少量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渗出。
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肺泡腔充满大量红细胞,少量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纤维素渗出
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腔内纤维素增多,纤维素丝经肺泡孔互相连接,大量中性白细胞。
肺泡壁毛细血管重新开放充血,腔内白细胞崩解,水解酶溶解纤维素,巨噬细胞吞噬组织碎片
临床
寒战,高热,白细胞增多
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
咳铁锈色及粘液脓痰。
体温下降,症状消失。
X线
片状淡薄模糊阴影。
大片致密阴影
同红色肝变期
阴影逐渐减轻,以至消失。
10.比较三种坏疽
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气性坏疽
部位
四肢末端,
尤其下肢
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器官
开放性损伤的深部组织
大体
干燥、皱缩、黑色,分界
清楚,中毒
症状轻
明显肿胀,暗绿或污黑色,分界不清,
中毒症状重
坏死组织产生大量气体,呈蜂窝状,按之有捻发感
原因
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坏死组织水分易蒸发
动脉阻塞,静脉回流不畅,坏死组织水分含量多
产气杆菌感染
Ex:产气荚膜杆菌、腐败弧菌
11.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及主要的病变特点
1)急性肝炎:广泛性肝细胞变性,以细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为主,有轻微坏死
2)慢性肝炎:1.轻度慢性肝炎:有点状坏死,轻度碎片样坏死,小叶结构完整。2.中度:中度碎片坏死及特征性桥接坏死,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3重度:重度碎片状坏死及大量桥接坏死,有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形成假小叶
3)重型病毒性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弥漫性大片坏死,残留肝细胞再生不明显;2亚急性:既有大片肝细胞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12.门脉性肝硬化的临床病理联系:
1.门脉高压症:(1)慢性淤血性脾大;(2)腹水:淡黄色透明的漏出液;(3)侧枝循化形成:1)胃底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出现出现致死性大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2)直肠静脉丛曲张,破裂出现便血。3)脐周静脉丛曲张,形成海蛇头现象。(4)胃肠淤血,水肿:门静脉压力上升,胃肠静脉回流受阻。
2.肝功能障碍:(1)蛋白质合成障碍;(2)出血倾向: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所致;(3)胆色素代谢障碍:临床上有肝细胞性黄疸表现;(4)对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出现男性乳房女性化发育或蜘蛛痣;(5)肝性脑病(肝昏迷):肝功能极度衰竭的表现,肝硬化致死的重要原因。
13.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类型及各型特点,并简述相对应的5种肾小球肾炎的名称与病变特点:
表现类型:
1.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表现为血尿,轻中度蛋白尿,伴水肿和高血压,严重者出现氮质血症—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2.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进展快,出现水肿,血尿和蛋白尿后,迅速发展为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并发急性肾衰—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肾病综合症:1)大量蛋白尿;2)明显水肿;3)低清蛋白血症4)高血脂症
4.无症状性血尿与蛋白尿:反复发作的镜下或肉眼血尿,或轻度蛋白尿,或两者同时发作——IgA肾病
5.慢性肾病综合症: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尿和尿毒症——各类型沈阳的终末阶段
对应类型:
1.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又叫急性肾炎——表现为“大红肾”,组织学改变:肾小球体积增大,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狭窄或闭塞,近曲小管细胞变性,电镜下有电子密度较高的驼峰状沉积物。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又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又新月体肾炎。特点:1)新月体形成,肾小球囊内可见主要由壁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构成的新月体:2)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的改变:增厚,变薄或有缺损,可有电子致密物沉积;3)肾小球内有红细胞和纤维素,有时候毛细血管壁有纤维素样坏死。
3肾病综合症:1)膜性肾小球病2)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3)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4)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4IgA肾病: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有IgA沉积,临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镜下或肉眼血尿,伴轻度蛋白尿。
5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内膜增厚。
14.急性炎症的分类与特点:
1)浆液性炎:常发生于黏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一浆液渗出为主。
2)纤维素性炎:易发生于黏膜、浆膜与肺组织,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素,在HE切片中纤维素红染、相互交织的网状、条状或颗粒状,常混有中性粒细胞和花似的细胞碎片。
3)化脓性炎:(1)表面化脓和积脓——是发生在黏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2)蜂窝织性炎——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3)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只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常发生于皮下和内脏,(4)出血性炎:炎症灶的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大量红细胞。
15.何谓癌前病变,常见癌前病变有哪些?
1)癌前病变或疾病是指一类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或疾病)。
(2)常见癌前病变有:①黏膜白斑;②纤维囊性乳腺病;③大肠腺瘤;④慢性子宫颈炎;⑤慢性萎缩性胃炎;⑥慢性胃溃疡;⑦皮肤慢性溃疡⑧肝硬化
16.试比较良、恶性溃疡的形态特点。
良性溃疡恶性溃疡
外形圆形或椭圆形不规整、皿状或火山口
大小直径一般2cm直径常2cm
边缘整齐、不隆起不整齐、隆起
底部较平坦凹凸不平,有坏死
出血无常有
周围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17.渗出液和漏出液有何区别?
原因炎症非炎症
机制血管通透性升高流体静压升高
蛋白质含量>25克/L<25克/L
比重>1.<1.
细胞数>个<个
Rivata试验+-
凝固性自凝不能自凝
透明度混浊澄清
18.试从临床、病理特点比较大、小叶肺炎的区别。
年龄 青壮年 小儿,年老
病前 体健体弱
炎症性质 纤维素性炎 化脓性炎
病变范围 肺大叶 肺小叶
肉眼肺大叶实变,病灶大病灶小,散在实变
镜下 无组织坏死肺泡壁完整肺组织有破坏
预后 较好 较差
19.何谓冠心病?心肌梗死有哪些合并症?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
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
合并症:①心力衰竭;②心脏破裂;③室壁瘤;④附壁血栓形成;⑤急性心包炎;⑥心源性休克
原发性肺结核病
继发性肺结核病
结核杆菌感染
发病人群
对结核杆菌的
免疫力或过敏性
病理特征
起始病灶
主要播散途径
病程
初次
儿童
先无,病程中发生
原发综合征
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胸膜处
多为淋巴道或血道
短、大多自愈
再次
成人
有
病变多样,新旧病灶并存,较局限
肺尖部
多为支气管
长,波动性,需治疗
21.试述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①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质疏松化、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嗜酸性坏死、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等;②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为主;③间质反应性增生(包括Kuppffer细胞、间叶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和肝细胞再生。
22.三种肝硬化的比较
门脉性
坏死性
继发性胆汁性
病因
肝炎、嗜酒、毒物、营养物质缺乏
肝炎转变而来(HBV,HCV),药物和化学毒物
胆道系统阻塞,先天性胆道闭锁
肝细胞
排列紊乱,坏死轻或无
假小叶内肝细胞常有变性
肿大、网状坏死
假小叶
大小相仿
大小不等
典型少见
胆管
假小叶内见假胆管
小胆管增生显著
胆管破裂、胆汁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fw.com/fyyf/9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病例讨论过敏性肺泡炎伴呼吸衰竭产妇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