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家央企去年借贷3万亿元利润实为利息转
37家央企去年借贷3万亿元利润实为利息转移
社会金融资源的良好分配是保证全部经济体有效运行的条件。但就现状而言,金融资源分配不合理,正在成为阻碍经济良性发展的毒瘤。 一个十分直接的表现是,体制落后、效率低下的央企和大型国企成为了金融资源优先分配的对象,而更具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或其他类型企业,在社会金融资源的分配体制中却没有话白癜风能不能完全治好语权。 《投资者报》研究院的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度A股上市公司累计融资金额达8.2万亿元,其中融资总额最高的50家企业的融资金额总计4.27万亿元,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融资总额的52。而这50家企业中,央企高达37家,占比74,另有地方国企6家,而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上市公司只有2家。 国企到底有多凶悍? 仅融资额最高的中国石化()这一家公司在2012年的融资总额就到达9300亿元,占到全部A股上市公司总融资额的11,占50强企业融资总额的22。 信贷融资占比80居主导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的统计数据来自现金流量表的实际产生额,而非期末余额,也就是说,我们统计的是上市公司在2012年实际产生的累计融资额。 在全部A股公司总额为8.2万亿元的融资额中,通过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最大,到达66780亿元,占比81;其次为发债融资,融资额为10505亿元;最少的是证券市场融资,融资额为4941亿元。 如果把视野向前追溯,从2010年至2012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融资总额分别为6.2万亿元、6.8万亿元和8.2万亿元。每一年融资金额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信贷。 这1特点在融资总额前50名企业中也一样有所体现。它们的信贷融资金额为34244亿元,占4.27万亿元融资总额的80;而股权融资金额为1654亿元,债券融资金额为6811亿元。 究其缘由,一方面,对央企和其他类型的企业来说,信贷融资远比发行股票或债券融资容易很多;另一方面,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国内证券市场已基本丧失了融资功能。 中国石化发债最多 2012年,中国石化融资总额到达9300亿元,是融资金额最大的民营企业31重工的近30倍。 同时,仅中国石化一家公司的融资总额就占全部2000余家上市公司融资总额的11。 追溯过往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石化2010年发债210亿元,2011年发债50亿元,到2012年,中国石化主要通过发债融资,发债总额到达8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00。它也是2012年上市公司中发债量最大的企业。 去年,中国石化总负债为7187亿元,比2011年末增加815亿元。 其中,活动负债5134亿元,比2011年末增加691亿元,主要归因于原油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经营范围扩大,应付账款增加了386亿元;另外为了下落融资本钱,借入低成本美元短期贷款,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贷款增加308亿元。 公司去年非活动负债2053亿元,比2011年末增加123亿元,主要归因于长时间债务增加77亿元,和预提油气资产未来的撤除费用。 财务费用升高也是2012年中央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国务院国资委多次对此示警。 由于债券融资的本钱相对较低,也能为企业节省下可观的财务费用。特别对负债率较高的央企来说,发行债券是企业融资的现实选择。 央企回报低 如果你延续关注了《投资者报》的相干数据研究类文章的话,就会发现,中国石化已不止一次登上我们的各类排行榜。 在本报近日推出的《2012年度A股上市公司销售费用排行榜》中,中国石化位居榜眼。其2012年销售费用到达402亿元,同比上涨4,净利润634亿元,同比下滑11.44。 全社会的金融资源如此倾向于这些大型央企,但它们给社会的报答又怎样呢? 作为"两桶油"之一的中国石化一直以来都话题不断。天价吊灯、天价酒、起火、断油、放贷、团购奔驰,在中国钱多势大的中国石化身上,恍如历来都是负面。 中国石化的财报显示,其201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58.34亿元,同比增长18.1,环比着落32.8,基本每股收益0.179元,低于市场预期(0.21元/股)。 据统计,2012年央企净利润增长只有2.7,部分行业(如钢铁)几近集体亏损。在上市公司的前十大亏损公司中,央企占据了一半,前四大亏损企业皆为央企,分别是中国远洋、中国铝业、中国中冶和鞍钢,合计亏损额高达289亿元。 国企利润白癜风能不能治好实为利息转移 身为"共和国长子",央企过去在获得政府资源、银行优惠信贷等方面,即使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最少也取得了大量的低成本资源。央企强大的融资能力和低廉的融资本钱,与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相比,都是先天的竞争优势。 而国企则认为在银行评价体系里,国企和民企没有不同,但国企却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负担。 那么,到底是民企"撒娇",还是国企"得了便宜还卖乖"? 从本期排行榜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央企在信贷融资中是绝对的主角。 融资额最大的50家企业中,37家央企通过金融机构借贷共融资30622亿元,占50家公司信贷融资总额的89,占全部A股公司信贷融资总额的45,平均每家企业融资827亿元。而总融资额最大的两家民营企业,信贷融资总额才602亿元,平均借款融资300亿元。 目前,融资难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一点已构成普遍共鸣。 由于国有企业背靠政府关系和行政资源,具有部分先天非市场化的竞争优势,因此信誉更高、风险更低,商业银行从风险控制和保护大客户的角度动身,愿意给其以更优惠的贷款利率是再正常不过的,但这也就在事实上构成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负向循环。 一直以来,央企坐享多重制度性红利,财政补贴不过是其中之一。实际上,除人们广为诟病的巨额财政补贴,低融资本钱才是造就本日央企表面鲜明的最大根源。 前不久,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由于国企贷款利息比民企低很多,其所取得的利润实际上是贷款利息的转移。" 黄孟复表示,他曾在浙江调查了解到,小额贷款的平均利率是20,很多大型民企如果拿到利率为10或再多一点的贷款就很高兴了。而央企的资金利率则只有5.3。 他认为,国企占了将近一半的银行贷款资源,付出的本钱却只有5多一点,和超过10的民企贷款利率相比,两者相差5个百分点。 这就意味着,如果以融资额最大的前50家上市公司中所有37家央企的借贷融资额3万亿元计算,利息就相差了1500亿元,占这37家公司经营利润总额的14。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fw.com/fyyf/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武汉市应急储备粮油总结会在随召开
- 下一篇文章: 两会热门扩大消费需要创造和培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