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i3被凯迪拉克CTS碰撞之后,结



本文非常长,但绝对高营养高蛋白,小编拍心口保证

首先,这并不是国外某新闻、某车评记者写的文章,而是车主自己写的

作者网名:WarrenM

蓝色字为译文:

昨天我被追尾了,一个司机冲了红灯并且明显没有留意到我在前面。他的凯迪拉克把我从撞击点撞飞了英尺(53.34米)。

撞击力如此之大,以致我的中央扶手箱向后翻并且卡栓也损坏了。我的椅背也弯了,座椅后盖弹开了。撞得很厉害。但是我身上没有骨折和割伤,这事故本来可能会把我伤的更惨的。医护人员把凯迪拉克乘员也送走了,但他们的伤势还不清楚,但能看到他们的气囊弹开了。

“很不寻常地,宝马的全部车门都能正常开关,就连尾门也还能用钥匙正常开关。

当躺在救护车上时,我听到救护人员说:跟BMW比起来,我真不敢相信那辆凯迪拉克撞的那么惨!

这是对宝马i3安全性的考验。不过我的i3才开了两个月不到英里就被撞了,真悲哀,而且我想到要和对方保险公司扯皮才能修好上路就觉得心烦。

网站编辑:出于关心,我们今天跟进了Warren的伤势,他回报无大碍。“我没事,医院是因为担心颈部、脚踝,肘部有潜在损伤。做完CT后证实没有任何骨折。医院开了些肌肉松弛药和止痛药。我担心今早起来会很疼,但没事。我决定这周就好好休息养伤。考虑到i3比CTS轻那么多,它的表现很不错”。”

以上就是事情经过,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撞击的详情:

CTS以较高速度冲了红灯,撞击了前方的i3,i3受到撞击后继续向前移动了53米。

i3尾部受损如下:

CTS车头受损如下:

牛顿第三定律原文: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应用在本次事故,就是:CTS撞击i3时,两车所受的力相等,方向相反。

也就是:CTS车头所受的力和i3车尾所受的力在撞击瞬间完全相等,即使i3前移了,那也是撞击后的事情。

对i3来说,这力向前,并有一部分转换为车身动能,所以i3被撞飞53米

对CTS来说,这力向后,并有一部分转换为车身动能,所以CTS减速并与i3拉开距离。

注意!如果CTS车头以变形吸收了全部能量,那CTS是不会减速并拉开距离的,因此导致CTS车头变形的能量与i3屁股受到的一样,并不存在i3前移所以占便宜的说法。

有的同学认为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所以受到的损伤大,这是个常见误区:

牛顿第三定律决定了无论是CTS是什么质量、什么速度撞上来,两车承受的动能是一样的。最显而易见的案例是:大货车撞小车,如果按照上面同学的理论,大货车的质量是小车的十几倍,大货车再结实也变成翔了,但事实并非如此,通常是小车变成翔,大货车只受到相应的损伤。

既然是相同的力,为什么受损表现区别如此之大?

暂不提材料之分,小编想先说说车辆前后相撞时的一个常见误区。

众所周知(这还真不是众所周知的事...),一般乘用车车身框架的最前和最后方都有一条横梁,这条横梁就是“保险杠”。

而一般我们称呼为“前杠后杠”的塑料件,真名是“保险杠皮”,这层塑料只负责降低风阻、引导气流、装饰、保护行人。

在车与车(或者其他硬物)撞击时,保险杠才是承受冲击、传递能量的部位。

然而在某些事故中,后车的前保险杠并不一定会撞上前车的后保险杠,如下图:

由于后车发生事故进行了紧急制动,导致车头下沉,导致后车以中网部位撞向前车后保险杠,简单来说,就是以最软的肉,撞向最硬的骨,看起来当然是后车惨不忍睹。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印象中,后车一定比前车惨的由来。

也有更常见的情况是,前车为“SUV”车型,后车为轿车,前后杠自然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后车看起来自然更惨兮兮,前车自然看起来毫发无损。这与车品牌、钢板厚度、用料、良心都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才是“物理”。

但路面上也不完全是这种事故,在一个红绿灯前,前车绿灯刚起步,后面的车辆以万钧之势地板油全力加速撞上来。。。。。。。蛋疼!

在这个案例里,后车由于全力加速,车头上扬,以前杠撞击我车后杠上方连带后尾箱盖。

(实在没有现场照片了...拙劣地做了一个示意图,见谅)

结果就是,前车宝马修了两万多,后车雅阁才。所以07雅阁比宝马3系结实?

所以说,没有“追尾后车一定比前车惨”的定律,凡事耐心分析,才是正道。

当然还有些同学在脑补“车头比车尾柔软,所以后车一定比前车惨”

首先这种“只有正面对撞才能验真金”的想法完全是错误的,两车正面碰撞的案例在路上有什么时候会发生?只有其中一方不要命的逆行时才会,路面上绝大多数的事故都是追尾。

没关系!继续扫盲,以F10M5车身结构为例,白车身来说的话,M5与5系并没有太大区别:

橙色为多相高强度钢,屈服强度大于MPa

紫色为超高强度热成型钢,屈服强度大于MPa

绿色为铝材,不作为受力部件

灰色为普通钢材,屈服强度MPa以下

其实这是汽车设计的常识,由于车头有发动机等部件,而且离驾驶员更近,车头的强度明显会比车尾高。在许多交通事故中,车尾被撞扁的案例比比皆是,而车头被完全撞进去的却很少见,这,才是物理。

因为i3跟普通轿车结构不一样:

一体化设计的碳纤车厢,在车尾受到撞击时,受力会在瞬间传递到整个车厢并被吸收,由于是整个车厢在吸收动能,而且碳纤维强度比钢材高4-7倍,自然看起来毫发无损。

大部分人对碳纤维的强度还没有概念,去看看有法拉利参加的GT赛事吧,多公里的时速撞墙,发动机车头车尾都变成翔,只有碳纤维乘员舱完好无损。

而CTS也并非“以最软的肉”撞了上去,可以看到整个车头都歪了,如果是没撞到保险杠,那在照片上应该是能看到完好的前保险杠线条的。

当然,确实撞击后车好车坏不重要,最重要是人没事!由于原文是i3车主写的,CTS车主的情况并未得知,如有更进一步消息,小编定当第一时间告知。

而至于碰撞测试结果,在经过调查后,发现CTS没有接受EuroNCAP(欧洲的)测试,而i3没有接受IIHS(美国的)测试...所以无法从标准上对比...

总结一下:

这确实只是一起平常的交通事故,CTS的车头溃缩设计非常好的完成了它的任务,保护了乘员。i3的表现出乎意料,毕竟以往除了超跑,市面上并没有全碳纤车身的日常买菜车,这是对BMW砸重金量产碳纤维的最好验证。最后还是老生常谈:开车要注意安全,不要超速或者冲红灯!

有耐心一直逐字逐行看到这里的,小编谢谢您,您的支持才是我的动力!如果资料推理等有不足或错漏,欢迎讨论,并请不吝指正。(版权归原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fw.com/fyyf/1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