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从ldquo氧离曲线r



编者按:氧离曲线是个知识点,看不懂或不想看的可以直接跳过去看结论。因为涛哥写文章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空穴来风,所以把这个内容介绍了才能写相关的观点。

涛哥:今天介绍一个知识点:氧离曲线(该知识点来源于网络)。

1.氧离曲线的概念

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以氧分压(PO2)值为横坐标,相应的血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称为氧解离曲线(oxygendissociationcurve),或简称氧离曲线。

从肺泡扩散入血液的O2(氧气)必须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各组织,从组织进入血液的CO2(二氧化碳)的也必须由血液循环运送到肺泡。

2.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O2和CO2的都以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物理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

气体在溶液中溶解的量与分压和溶解度成正比,和温度成反比。血液中实际以溶解形式存在的O2、CO2比例极少,单靠溶解形式来运输O2、CO2不能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例如,安静状态下人体耗O2量约为ml/min,如只靠物理溶解的O2来提供,则需大大提高心输出量或提高肺泡内的PO2,这对机体极其不利,所幸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O2、CO2为极为有效地化学结合的运输形式,大大减轻了对心脏和呼吸器官的苛求。

虽然溶解形式的O2、CO2很少,但也很重要。因为在肺或组织进行气体交换时,进入血液的O2、CO2都是先溶解,提高分压,再出现化学结合;O2、CO2从血液释放时,也是溶解的先逸出,分压下降,结合的再分离出现补充所失去的溶解的气体。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两者之间处于动态平衡。

血液中的O2以溶解的和结合的两种形式存在。溶解的量极少,仅占血液总O2含量的约1.5%,结合的占98.5%左右。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HbO2)。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红细胞内的色蛋白,它的分子结构特征使之成为极好的运O2工具。Hb还参与CO2的运输,所以在血液气体运输方面Hb占极为重要的地位。

3.氧离曲线的结论及其功能意义

3.1氧离曲线的上段相当于PO27.98-13.3kPa(60-mmHg),即PO2较高的水平,可以认为是Hb与O2结合的部分。这段曲线较平坦,表明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例如PO2为13.3kPa(mmHg)时(相当于动脉血PO2),Hb氧饱和度为97.4%,血O2含量约为19.4ml%;如将吸入气PO2提高到19.95kPa(mmHg),Hb氧饱和度为%,只增加了2.6%,这就解释了为何VA/Q不匹配时,肺泡通气量的增加几乎无助于O2的摄取;反之,如使PO2下降到9.31kPa(70mmHg),Hb氧饱和度为94%,也不过只降低了3.4%。因此,即使吸入气或肺泡气PO2有所下降,如在高原、高空或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时,但只要PO2不低于7.98kPa(60mmHg),Hb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仍可携带足够量的O2,不致发生明显的低血氧症。

3.2氧离曲线的中段该段曲线较陡,相当于PO25.32-7.98kPa(40-60mmHg),是HbO2释放O2的部分。PO25.32kPa(40mmHg),相当于混合静脉血的PO2,此时Hb氧饱和度约为75%,血O2含量约14.4ml%,也即是每ml血液流过组织时释放了5mlO2。血液流经组织液时释放出的O2容积所占动脉血O2含量的百分数称为O2的利用系数,安静时为25%左右。以心输出量5L计算,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耗O2量约为ml。

3.3氧离曲线的下段相当于PO22-5,32kPa(15-40mmHg),也是HbO2与O2解离的部分,是曲线坡度最陡的一段,意即PO2稍降,HbO2就可大大下降。在组织活动加强时,PO2可降至2kPa(15mmHg),HbO2进一步解离,Hb氧饱和度降至更低的水平,血氧含量仅约4.4ml%,这样每ml血液能供给组织15mlO2,O2的利用系数提高到75%,是安静时的3倍。可见该段曲线代表O2贮备。

小结:氧离曲线说明在血夜流速不变或者说通过肺动脉的血液流量稳定的情况下,呼吸量的增加或吸氧量的增加基本不会改变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也可以说影响极小。

贤卅:先生,前段时间朝真老师在群里询问大家对“吸吸呼”吸氧抗癌作用的看法,您是要讲这个问题吗?

涛哥:这个问题在《涛哥讲经·中度风呼吸法自然行功(修订版)》曾谈到过相关观点,甚至提过如果这个说法正确,让病人买个氧气瓶直接多吸氧治癌岂不是更简单,并引用了国外医学研究的新成果“有的癌大量的氧气反而能促进其发展”来证明郭林气功靠“吸吸呼”吸氧来抗癌的说法不科学,没有找到郭林气功的治病抗癌原理。

贤卅:先生,习练郭林气功的那么多功友抗癌成功了,到底是不是靠“吸吸呼”吸氧来实现的呢?为什么那么多教功老师都这么讲呢?

涛哥: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涛哥试着对典型观点的来源及其说法来分析一下,这个分析也仅仅是从理论上来讲,涛哥的观点也未必就对,只是想把这个问题拿出来供大家参考而已;如果想真正证实这个观点,必须用严格的实验数据来证明。

1.郭林老师的观点

郭林老师是郭林气功的创始人。

涛哥无缘结识郭林老师,只能从郭林《新气功治癌功法》、陶秉福《郭林新气功》、郭林《郭林新气功为什么能够治病抗癌》、郭林《郭林日记》这几本权威的书中寻找郭林老师的观点。

1.1郭林《新气功治癌功法》是比较早的一本小册子,是针对初学者而写,没有提“大量吸氧”问题。

1.2陶秉福《郭林新气功》(第三版),在35页讲解了《三、风呼吸法》,根本就没提“大量吸氧治癌”的相关内容。

1.3郭林《郭林新气功为什么能够治病抗癌》,涛哥精读此书几十遍,这是我读烂(散架了)的第二本郭林气功书。郭林老师在全书,特别是呼吸导引中也没讲“大量吸氧治癌”的相关内容。此书讲的是郭林气功治病抗癌靠三个通道:经络脉系统、神经系统、组织液系统。详见第页。第页,讲点步功时,风呼吸法是用来刺激神经末梢的,通过刺激神经系统产生更多内气。

1.4郭林《郭林日记》,这是我读烂的第一本郭林气功书。书中没有系统地讲呼吸问题,也没有明确讲“大量吸氧治癌”问题。在第页讲调息问题时,也主要是强调呼吸的补泻问题。在日记中郭林老师强调早起练功,常常是4点多就到公园练功,强调的是安静、呼吸新鲜空气。涛哥分析这种安排主要是因为当时大部分人还要上班,时间安排比较困难所致。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这是个常识,也就是说早晨出太阳之前树林里是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氧气浓度最低的时候,这个时候在树林里锻炼对身体是不利的,所以本人不赞成过早地去练功,涛哥本人一般是随着日出开始练功。

2.于大元老师及其弟子的观点

郭林气功靠大量吸氧治癌的观点是于大元老师提出,并由他本人及其门人弟子大力推广传播的。通过学习,涛哥认为于大元老师对郭林气功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涛哥就会认同于大元老师的所有观点。

2.1于大元老师主编的《抗癌健身法》第21页:“(二)抗癌健身法治癌的科学依据2.大量吸氧……抗癌健身法要求癌症病人练功最少要三个半小时左右。那么长时间,几个小时的吸吸呼,他的吸氧量,有人测试比平时自然呼吸的吸氧量大概高20倍左右。现在,世界上很多肿瘤专家都认为,一个正常人,比他平时多吸8倍的氧,就可以防癌治癌。”首先,这个说法和氧离曲线相悖,如果氧离曲线的结论正确,那么吸吸呼比平时自然呼吸的吸氧量大概高20倍对氧合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仍是几乎没有,也就是说,练功者吸入肺部的氧气量即使增加了很多,但不会对身体起什么作用。其次,这个20倍的说法过于儿戏,对于治病抗癌这种关乎性命的大事,仅仅用“有人测试……”这种说法难以取信于人。如果有实验,必须有大量实验数据,且有规范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有严格的要求,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什么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用的什么仪器、过程如何、怎么操作的、结论如何,选用了多少试验样本等等,都是必须清清楚楚的,而且如果复制整个实验,必须能够得出完全相同的结果与结论。

2.2于大元老师主编的《抗癌健身法》第23页黑体字:“抗癌健身法赖以治病、赖以治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这么13个字:‘放松、入静、吸氧、脚翘、手摸、吸吸呼’。”涛哥认为这13个字不是郭林气功治病抗癌的原理,而是分两个层面精确概括了如何习练郭林气功:第一个层面是“脚翘、手摸、吸吸呼”,这是习练郭林气功的基本要领;第二个层面“放松、入静、吸氧”,这是由外到内进一步提高习练郭林气功的要求。涛哥斗胆提出一点小想法,认为改成:“脚翘、手摸、吸吸呼,放松、入静、炼气”当做练功要求会更好一些。

小结:于大元来说的得还算委婉,其门人弟子在教功时则把该观点说得相当绝对:郭林气功是靠大量吸氧来抗癌的。

3.涛哥的观点

涛哥自然不能与郭林老师和于大元来时相提并论,但既然写文章,就必须阐明作者的观点,把本人的观点放在这里并没有妄自尊大之意,请各位看官正确理解本人意图。

涛哥赞成郭林老师所讲“吸吸呼”风呼吸法是用来刺激神经末梢的,通过刺激神经系统产生更多内气的说法。

通过学习郭林气功,涛哥形成了自己相对系统的理论。涛哥以前的文章早已讲明了自己的观点:

郭林气功治病抗癌的原理是“以指代针,以气为药;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调整阴阳,扶正祛邪。”

郭林气功治病抗癌的武器是“内气”。

郭林气功治病抗癌的手段是“辨证施治”。

郭林气功的灵魂是“补泻”。

济南·涛哥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遗传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fw.com/fyhl/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