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如何应对武汉肺炎大规模感染



武汉肺炎,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也牵动着海外华人的心。检测试剂盒紧缺、一线医生不堪重负、很多感染者无法及时得到救治等消息令人揪心。美国乔治城大学医学院教授吴建永在征求多位医生的意见后,对于提高诊断速度和能力给出了一些建议。

(ImagebyGerdAltmannfromPixabay)

撰文

吴建永(美国乔治城大学医学院教授)

武汉肺炎的消息在各种媒体上滚动刷屏。短期内大量感染者和更多疑似病例的出现,无疑是任何医疗系统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承受的。媒体医院排长队等候接诊的视频,让所有看到的市民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大规模流行病最需要的社会能力就是高通量分诊(triage)能力。即迅速把最严重的病患挑出来进行立即治疗,而让大批疑似和不严重病例在家治疗,同时纳入干预治疗的系统。如果能达到每天初步高通量分诊百万人,高等级分诊干预万人的能力,就能完全缓解社会焦虑,医院扎堆等候造成的交叉感染。本文综合多位医生的意见,对政府和普通市民提出一些可行的高通量分诊能力的建议。

2小时到5小时内能做什么?

1.在政府主导下,各大网络公司开启“呼吸窘迫报告热线”。呼吸窘迫是肺炎严重,必须治疗的征兆,说明肺损伤(毛细血管内皮或肺泡上皮细胞炎症,造成的弥漫性肺泡损伤,并出现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

报告热线不需接线员接听,只需报告者根据报告表格规范上传特殊信息。规范表格由数据库技术进行自动分类,最严重的自动顶上来以便进行人工干预。患者第一次报告后就纳入系统,之后可以随时报告,以便一旦严重情况出现立刻干预。报告表列出几项打分式症状报告形式,以便自动处理。如:从1-10估计症状严重程度,由数据库对主观估计和客观测量进行加权打分。下面的例子是一个十项打分报告表:

呼吸困难程度——1-10(1为不困难,10为像跑步喘不上气般的呼吸)

持续的咳嗽和白沫

呼吸时有嘶鸣声,或吹水泡声

口唇,指甲床青紫

每分钟呼吸次数(测量两分钟,写出次数,最好有以前呼吸次数作为参考)

患者疲劳感觉的程度

焦虑的程度

是否意识模糊

表格之后列出电话和地址,以便联系。2.利用各种社会媒体向人民进行广泛介绍呼吸窘迫热线的使用办法,让呼吸窘迫症后群的症状达到家喻户晓,以便正确报告,尽量减少因干预不及时造成的死亡。对故意谎报者在疫情结束后调查并支付出诊费用和对恶意占用资源酌情罚款。

5小时到24小时内能做什么?

1.政府调集氧气瓶和氧气发生器,对呼吸窘迫患者进行第一时间干预。

2.采购手指血氧监测器,下发到呼吸窘迫患者比较多的居民小区。以利持续监测。

图1.国内市场上常见的血氧监测仪。现成产品已经非常多,产能也非常大,可以立刻普及。

3.建立呼吸窘迫患者的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fw.com/fyhl/10350.html